第1372章 行业的历史(2 / 2)
“不过你明天得跟我们去一趟荣宝斋。”袁先生说道。
“荣宝斋就不用去了吧”周至赧笑道“那些画我也没打算卖”
“不是卖画,而是大事儿。”袁先生瞅了他一眼“你那十轴古画,其中陈淳的柳池秋禽图,芙蓉藻鸭图;徐渭的墨荷图,蕉石图,状态都不行了,我和老启的意思,是借荣宝斋的地面儿和工具,将京中同僚都请过来,鉴赏白阳青藤画作的同时,也见识见识伱的扬工修复技艺。”
“荣宝斋那头已经答应了,一应的材料,都由他们,只要你过去展示就行。”王老爷子说道。
周至搓着手“嘿嘿嘿那你们有没有对他们说,我对材料的要求也挺高的”
“瞧你这点儿拎不起来的心思”王老爷子都给气笑了“你以为他们吃亏了就凭你这几节装裱课程,他们也都亏不到哪里去”
“扬派书画装裱最早起源于什么年代,在能够查到的历史记载中,并无明确记录。但是具备有深厚的历史基础,这一点是确定无疑的。”周至在荣宝斋,一边对自己的四幅古画进行揭裱,一边给自己身周的一干大佬们进行“汇报心得”。
荣宝斋这样的地方对于周至来说属于“圣地”,因为周边全是书画界的大擘和装修复原界的大师,在这些人审视的目光面前,周至一点都不敢嘚瑟,老老实实地掏着自己的底糟,还只敢说是汇报心得。
这地方其实周至倒是一点不陌生,袁先生曾经带着周至到这里来收购过一批近现代书画家的画作,虽然才过去两三年,有些画家的作品价值已经提升了一倍不止。
不过在这样的阵仗里接受考验,倒是从来没有过。
“早在晋代,扬州已经擅长造纸,称为六合纸,因系扬州六合县所产而得名,是一种品质优良的麻纸。李肇国史补中,就曾经提到过扬之六合牋,而米芾十纸说中称六合纸自晋已用,乃蔡侯渔遗制也,又说唐人用这种纸写经明透岁久,入水不濡。”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明透岁久,入水不濡的纸张呢是因为唐人发明了熟纸法,明人李日华六研斋笔记载唐人用纸有生、熟二种,熟者妍妙辉光,生者不经潢治,粗涩碍指,非丧中不敢用。”
“生纸的二次加工叫熟纸或叫笺,生纸透水,熟纸不透水;生纸洇化,熟纸不洇化;熟纸上过胶矾,生纸没上过胶矾;生纸画写意画,熟纸画工笔画。这个说法,我们一直沿用到今天。”
“将纸张从生做熟,应该就是装裱业这一行最初的起源。”
“宋代邵博闻见后录也有云唐人有熟纸有生纸,熟纸谓妍妙辉光者,其法不一。可见熟纸是当时社会用纸的主流,而其制作方法也有多种。”
“宋代欧阳修新唐书卷四十七百官志载唐代门下省弘文馆有熟纸匠八人、中书省国史馆有熟纸匠六人、秘书省有熟纸匠十人、及装潢匠十人、东宫下属崇文馆有熟纸匠及装潢匠各一人。”
“这些人的主要任务就是将生纸加工成熟纸,以供皇室及政府官员使用。其中还将熟纸匠和装潢匠这两种职业加以了区分,说明唐代已经正式出现了对书画作品进行装裱的职业了。”
本章完请牢记收藏,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