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13章 精神与思想(1 / 2)

加入书签

听到曹操所提之“精神”,王潜也顿时眼睛一亮,目光中竟带着几分期待。

在场的其余众人也察觉到了王潜表情的变化,齐齐将目光看向了曹操。

在王潜的诸多弟子当中,除刘宏之外,最受人关注的,莫过于曹操了。

此子不仅处事不拘一格,能够与所有人打成一片,而且还完美的继承了王潜所宣扬的教学理念,对待任何事物,总能以一种独特的角度去看待,并从中看到不一样的东西。

迎着众人的目光,曹操的脸上也不禁露出几分欣喜。

毕竟,在过去的时候,一众师兄弟的目光,全都围绕在天子的身上,以至于他的才华无人得见。

而今,天子不在,人们全都将目光对准了他,也是让他感受到了那种被人瞩目的愉悦感。

随后,曹操缓缓站起身来,凝声道:“师父,徒儿所言之精神,乃是万千青年与国家之间的一种互相信赖、互相依存。

您的那句:不负万千热血青年的一片赤诚,让无数人看到了国家的担当。

既街头所传之,君既为国,则国必不负君!”

“如此精神,不仅可以激发万千热血男儿的凝聚力,还能使其再无任何后顾之忧,全力以赴的为国效力!

有了这种精神为依托,今后的大汉,无论遇到各种困难与危机,都必将涌现出无数热血男儿为之拼搏。

此番出兵所带来的深远影响与意义,已然远超任何形式上的收益……”

听到曹操的一番言语,在场的众人也不禁点了点头。

尤其是吕布、黄忠等从军之人,更是感同身受。

毕竟,能够促使一个人为国死战的,除去相应的名利之外,莫过于国家的坦诚相待。

倘若一个人为了国家的利益而拼命死战,而国家却其不闻不问,试问谁还愿意继续下去?

忠诚也好、信仰也罢,都是需要回应的,哪怕只是一句空话,也总胜过什么都没有。

就拿此次战争来说,袁绍及诸多学子,能够主动站出来与敌作战,或许大多都只是出于对国家的忠诚而已,其内心深处,或许并未奢求过什么,即便朝廷不出兵支援,他们也不会抱怨什么。

但越是这样,朝廷就越要给予回应才是!

毕竟不是人人都那么高尚、那么无私的!

诸多学子或许不会抱怨,但其他人却不会那么想了。

一旦朝廷不能派兵支援,必然会有人认为是朝廷放弃了那些学子,甚至还会给朝廷戴上一个薄情寡性的帽子。

这样一来的话,势必会极大的降低人们对于朝廷的认同感,今后朝廷再有任何动作或政策,人们大多也只会漠不关心。

反之,如果朝廷出兵救援,就算不能及时赶到,起码也是表明了一个绝不放弃他们的态度。

这样一来,不仅让那些奋战的学子看到了自己的付出没有白费,同样也可以激起其他人对于国家的认同。

毕竟,对于一个人来说,即便他如何的大公无私,也总是希望自己不会错付,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这种心理,不止是对人,对国也同样如此!

我可以爱国,但也同样需要国家爱我!

“诸位!”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