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底线(1 / 2)
杨胜利被打得上蹿下跳,抱头鼠窜,头上、背上、肚子、腿上添了不少血痕。
张兰英挥舞着竹杆子,像赶牲口一样追着他满屋子跑。
最后杨胜利他急了眼,趁张兰英不备猛地抓住竹杆子,额角青筋暴起,“你个老娘们反了天吧?”
一直在门外看乐子的杨一木见势不妙,生怕老娘吃亏,一个箭步冲了进去,利落地夺下竹杆子。
”有话好好说。“杨一木挡在两人中间,声音不大却透着不容置疑。
他太清楚父亲的脾气了,万一发起狠来,就麻烦了。
这时,邻居们也都跟了进来,七嘴八舌地劝架,“都消消气,有话好好说。”
待张兰英的哭声渐弱,杨胜利突然一跺脚,扯着嗓子道,“是哪个王八羔子乱嚼舌根?老子明明只欠了不到四百块!”
这话让围观邻居们面面相觑——才四百不到?这还少哇!?村里人一年到头能攒下五十块钱就不错了。
“那就是我记错了。”杨一木轻咳一声,目光扫过看热闹的邻居们,“钱我已经替你还了。你还欠别人钱吗?”
杨胜利看看张兰英,又看看儿子,信誓旦旦地保证,“绝对没有了。”
闹剧收场,邻居们散去,张兰英戚戚哀哀地去了灶屋。
晚饭后,杨一木在灶屋洗脚,杨胜利借着倒茶的功夫也鬼鬼祟祟地溜了进来。
他压低声音问,“你真还了?”
“还了。”杨一木头也不抬。
“嘘,点声——”杨胜利紧张地往外瞅了眼,凑得更近了,“那你再借我点?其实还差些”
“差多少?还欠谁的?”杨一木皱起眉头。
杨胜利叹口气,“不多,就三百。最近手气背,主要是欠朱瘸子的。”
杨一木眯着眼睛,意味深长地问,“那你就没想过,为啥偏偏就欠他一个人的?”
“不是他一个人,还有其他几个朋友。”杨胜利继而报出的一串名字,然后眼巴巴地看着杨一木。
他在外早就说了大话的,只要大儿子暑假一回来就还钱。
“行,你明早去约一下,明天下午一起到王根生养猪场见面,我当面还。”杨一木说完,继续低头洗脚。
老头刚才提到的那些人,杨一木基本都认识,在村里他们有个统一的称呼——二流子。
正所谓鱼找鱼,虾找虾,乌龟找王八。
说起来这老头也怪可怜的,哪有什么真朋友,被人卖了怕是还要帮着数钱。
张兰英一辈子惯着他,除了因为杨胜利年轻时确实是十里八乡出了名的俊后生,更因为他那张嘴能说会哄,能把死人说活。
虽说脾气暴躁、说话刻薄,还带着一身大男子主义的毛病,但一辈子没对张兰英动过手。
在子女教育方面,虽说没什么儿女心肠,可也从没打过孩子。唯一一次误伤三妹,还是无心之失。
正是这些算不得美德,却又实实在在的底线,成了杨一木一次次原谅这个不称职父亲的最后的理由。
早上起来,张兰英在灶屋忙着熬粥烙饼,这才瞥见大儿子的头上这副光景,觉得怎么看都不顺眼,不乐意地说,“咋剃这副德性,哪个姑娘瞧得上?”
不过,说这话的时候神情倒是自然,绝口不提昨晚的闹剧,就跟没事儿人一样。
杨一木抹了把脸,拿根黄瓜,顶着锃亮的脑袋蹲在门槛上喝粥。
这时杨胜利也起来了,穿着裤衩子走进院子,冲着灶屋嚷了一句,“嘴不得味,给我下碗面条,卧个鸡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