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9章 依靠发明获得爵位(1 / 2)

加入书签

二十等军功爵,奖励耕战。

通过农耕获得一级公士的爵位,需要缴纳超额的粮食,还要在一倍以上。

第一个条件是每年缴纳的粮食都在一倍以上。

仅仅是这一条,就让九成的黔首退缩了。

如果是一年、两年,勉强还能做到,年年都要缴纳一倍以上的粮食,黔首全家都要跟着饿死。

第二个条件是超额部分需为自家耕地产出,不得通过购买或借贷填补,否则视为舞弊。

这个条件的主要目的,防止有钱人买粮获得爵位。

奖励农耕获得爵位的群体,控制在种田的普通农户范围内。

众人听完了赵亥的讲述,一脸的恍然,难怪有爵位的人主要依靠斩首一级的军功。

闾里有爵位的人,很少见到通过奖励农耕获得爵位。

“化肥”

秦越人皱眉了:“这是工业化的产物,需要合成氨,就算是在现代能够生产化肥的国家都不多,何况是什么工业设施都没有的秦朝。”

通过缴纳超额的粮食获得爵位。

把秦越人一个现代人都难住了,更何况是秦国的黔首们。

“另外,还有一种获得爵位的方式。”

赵亥继续说道:“商鞅变法鼓励开荒,只要开垦出来的荒田达到一定数量,也就是一百亩以上,就能获得一级公士的爵位。”

他只是随口一说,不认为有人能够开荒一百亩田地获得爵位。

果不其然,众人听到开荒一百亩田地,全部倒吸了一口凉气。

过于艰难了。

比起每年缴纳一倍以上的粮食还要困难。

“然!”

秦越人深表认同:“仅靠一代人开荒一百亩田地,获得军功爵,几乎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事。”

他爷爷那一辈就是农民,对于农业生产很熟悉。

首先,开荒的时候,得在农闲时间,这个时间段是秋后到开春。

这时候天气寒冷,土地冻结,用镐头硬凿,效率低下,一冬天可能只能开出一亩地。

此外,还要处理土地平整,防止水土流失,垒田埂,这些都很耗体力。

开荒过程中还可能遇到野草、灌木、蛇虫等问题,增加了难度。

在没有现代机械的情况下,开荒需储备数月口粮,但贫困家庭常‘家无隔夜之粮’,需通过打工攒粮。

就算通过一个冬天,艰难开垦了一亩荒地,由于新垦生地肥力不足,第一年可能颗粒无收。

所以第一年需种植豆类改良土壤,次年才可种植主粮。

秦越人曾经看过一组数据,以清末陕西一户农民为例,全家三口人一秋冬仅能开垦一亩地,且需反复平整土地、垒田埂以防止水土流失。

在铁制农具很发达的情况下,一户农民的父子两人,从给地主做长工攒粮开始,用了整整三十年时间艰难开垦出一片荒地。

这片荒地的面积是十七亩。

也就是一代人才能开垦十七亩荒地。

按照开垦一百亩荒地获得爵位计算,最少需要将近六代人才能开辟出百亩荒地。

这就是众人倒吸一口凉气的原因。

很多情况下,一百亩的数据看着简单,落到了实处,落到了秦朝农民的实际生活中,就变成了一项极其艰难的事情。

缴纳超额的粮食不行,开垦荒地也不行。

众人陷入了一筹莫展。

“赵亥。”

秦越人想起来一件事,按耐住欣喜,急忙问道:“只要翻土,开辟出一百亩荒地就能获得爵位?”

他想了想,再次说的直白一些:“也就是说,只要通过翻土,把荒地变成耕田,不论有没有种出来粮食,都能获得一级公士的爵位。”

“额”

赵亥开始努力回想,秦律关于开垦荒地的记录。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