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三卷:立基业 第一零三章:盛衰(2 / 2)

加入书签

这代表着可以攻略河北之地了。

几乎同时,本来勃而不杂的气运,也跟着被紫气吸纳,向青色木德转化,至少有四分之一都往淡青转化。

受此刺激,高泗环顾四周,只见众兵将上,各自气运都在向他靠拢,再望远处,自家大旗所立的浩瀚地域,一片青郁郁的气象渐渐形成。

至此破薛世雄,灭窦建德,得到河北潜龙认可,奠定了根基,足可与天下英雄一争长短。

可是此时此刻,看着窦建德的尸体,并无半点喜色,反而怔了怔,才开口道:“将他厚葬,不可轻辱。”

又瞅了瞅不远处土丘上的几十个汉子,吩咐道:“准许他们离开,任其自选,或者种地,或者从军,就这样吧。”

……………………………………………………………………………………

两后,薛世雄两万幽州边军覆灭的消息像一阵狂风刮过,杨义臣部乱虽然已经平息,但是来回巡查的士兵却更加频繁。

三百铁骑得胜归来,赶上大队时,全军都沸腾了,纷纷举起武器欢呼,士气振奋,跟着这样的主帅,还有什么可怕?

当高泗来到大帐时,却见贺怀亮和崔略面色沉重,中军账外也有戒严的士卒检查。

到了大帐里,崔略先迎接过来,行礼道:“主公!”

“何事不决?”

“哼,关陇门阀果然动手了,您看!”崔略将高泗引到一处地图前,奉上一封文书。展开一看,内容却让高泗格外震惊。

只见地图上标注了大大的红色箭头,书信上还有一连串的名字和出仕履历,编制成一张庞大的关系。

“主公,据邺城急报,老狐狸李渊派他的儿子李世民出关,化名李济世,给瓦岗军送去了大批军资,粗略估计,共有强弓两千张,箭矢三万支,上等明光铠八百副,刀枪剑戟不计其数。这是车队运输途径。”

听着这数字,虽早知道唐国公李氏根基深厚,高泗心头还是震撼不已,压住惊讶,道:“这可真是大手笔,足够武装起一批精兵啦,特别是明光铠,以后与之对阵,务必要心。”

“主公您在看,魏征的谏言!”

上面写道:“主公,李济世联合瓦岗军大将徐世吉,夜练兵,三千铁甲枕戈待旦,只怕意在黎阳仓,望大军早回师。”后面更是列举了种种理由。

高泗把信翻来覆去的仔细看过,才无奈道:“若其所言不差,估计现在瓦岗军已经兵临黎阳。这是李世民的手段,你怎么看?”

崔略苦笑着,发狠说道:“李世民敢丛勇瓦岗军来犯,必然有人在暗里接应。待回去查出来,必须将之满门诛灭,以警后来者。”

“主公,幸亏您突出奇兵,一举灭了薛世雄大军。否则咱们可就首尾难顾啦。”说着,粗略又取出一卷卷轴,得意道:“正好,我这破敌之计可用啦。”

高泗拿过展开一看,眼前金黄一片,不由仔细瞧去

这是一卷圣旨,全长五尺,宽一尺,用的是上等明黄丝绸,两边手柄处是对称的飞龙刺绣,中央下角盖的是“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文篆书。

再看内容,上面的旨意是唐国公李渊倒行逆施,勾结突厥,祸害关中,这是挑衅朝廷权威,因此就下旨令自己讨伐之,可节制周围官军。最后更是有着天子落款和玉玺印鉴。

这时用观气秘法望去,这道圣旨带着浓厚的紫金明黄土德之气,并且还隐隐有大隋天命法度。

看完,他恍然大悟,冷笑着说:“原来是想让我和李渊两败俱伤,朝廷趁机再图振作。”说完随手一仍,就丢在一个桌案上。

这道旨意原来是空白的,内容却是新增补上去的,明白人一看就知真假。

于是说着:“你那这假的封我为齐国公的旨意出来,做什么用?!”

崔略听了,知道计策将成,欣喜道:”主公,之前当然不成。但有了主公消灭薛世雄威名在前,必可迫使杨义臣退军。

这时,外面又进来一人,乃是贾元度,匆匆道:“主公,最新军,黎阳城失陷,李总管已经派兵接应,命后方人马固守邺城。请问主公,要不要另派大将回救?”

“不必了,让李百药全面负责,让彭玉成戴罪立功,再告诉几位夫人,内政不决问百药,战事不决问玉成。”高泗快速决断,接着又下令:“封锁消息,今修整,明进兵,赶向邯郸城。哼,杨义臣,倘若真想拼个你死我活,还怕他不成!”

“是,我”这就去办。”贺怀亮,崔略,贾元度齐声领命。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