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二十九章 好谋无断(1 / 2)

加入书签

白榆之所以强调说“一年之内”,那是因为根据历史资料,陆炳也就剩不到一年的寿数了。

如果这个情况仍然发生,要是一年搞不定严党,那陆炳还有啥用啊?

初期的震惊过后,陆炳的好奇心提起来了,“你有什么法子,敢说一年之内打败严党?”

白榆胸有成竹的答道:“我有几条计策,可以同时推进。

第一,朝廷如果整顿盐业,必定会使用严党中人!而且以严党人的德行,肯定会大肆贪赃!

缇帅只需要找机会奏报说,严党所贪银两比输送皇宫内库的还多,就必定能引起帝君不悦。”

这招不用问,问就是跟某大型历史同人电视剧学的,被ai盗用过来了。

陆炳实事求是的说:“严党肯定会贪赃,但未必会超过输送内库之数目,他们又不傻。”

白榆恶狠狠的说:“管他严党贪赃多少,只要缇帅夸大了奏报就行!

反正在严党手里的银两,谁能分得清是不是从今年盐业里贪的?

无论缇帅奏报多少数目,严党都无法证明清白!能引起帝君猜疑就够了!”

行吧,陆炳不得不承认,这招确实具备一定可行性,就是最终效果如何不好说。

白榆继续说起第二个思路,“赶走严党的工部尚书后,就竭尽全力、不惜一切代价,在今年把三大殿完工了。

这样就能与严党的工部尚书形成鲜明对比,稍微进几句谗言,就能挑起帝君对严党的不满。

再怎么说,三大殿也是皇帝的脸面,帝君不可能不在意。让帝君产生对严党的芥蒂,就算是成功了。”

陆炳皱着眉头点评说:“想在年内完工三大殿,这实在有难度,几近不可能。”

白榆很想顶撞一句说:“如果连这点决心和魄力都没有,那还和严党斗什么?”

但考虑到缇帅心情不太好,白榆就把上面这句话收了回去。

而后白榆又说了几条整治严党的想法,陆炳也都很冷静的给了点评。就是太过于冷静了,冷静到完全没有冲动。

白榆很有精神的劝道:“说了这么多,开战吧!”

陆炳答话说:“你说的这些,都是围绕着削弱严党在帝君心目中的印象而展开。

但只是削弱还不足以引起质变,仍然要等待一个点,一个能引起根本变化的转折点。

现在这个转折点尚未到来,如果大肆出击,只会浪费资源,却收不到最理想的效果,故而我们仍然要耐心等待。”

以上都是徐阶说的,陆炳认为很有道理,就在白榆面前复述了一遍。

白榆刚才说了这么多针对严党的提议,既是献计献策,也是一种对陆炳的试探和测试。

现在测试结果出来了,被测试对象陆某称得上是“好谋无断,干大事而惜身”。

左一个等待转折点右一个等待转折点,懂不懂什么叫量变引起质变啊?

如果不发挥主观能动性,转折点是能等来的吗?

如果不是自己接连重创了两个尚书,连开战机会都没有。

之后白榆就没兴趣再继续探讨哲学了,所谓的大明最强锦衣卫指挥使,撕开了历史和身份滤镜后,也就这么回事吧。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