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318.5、振奋全国的消息(2 / 2)

加入书签

人们争相奔走相告,像是要把这个好消息传遍每一个角落。

村里的知青们聚在一起,兴奋地讨论着复习计划;

工厂里的工人们放下手中的活儿,围在一起讨论着报考的学校和专业;

学校的老师们更是忙得不可开交,连夜编写复习资料,准备为学生们辅导。

街道上,书店里挤满了人,大家都在抢购复习资料。

书架上原本积灰的《数理化自学丛书》《语文基础知识》《政治经济学》等书籍,瞬间被一扫而空。

书店老板忙得满头大汗,却笑得合不拢嘴:“这么多年了,还是第一次见到这么热闹的场面!”

广播里继续播放着激动人心的消息,报纸上刊登着详细的报考指南,收音机前挤满了求知若渴的年轻人。

整个中国,仿佛在这一天重新焕发了生机和活力。

王程鹏站在村口的老槐树下,手里攥着一张报纸,眼神里带着几分坚定和期待,他终于等到了这个至关重要的日子!

河田镇废品收购站。

庄先习惯性地打开了收音机,一边整理着堆成山的废品,一边听着广播里传来的新闻。

收音机里传来播音员铿锵有力的声音:“国务院批准恢复高考制度!广大知识青年们,这是你们的机遇,也是国家的希望!”

庄先的手猛地一顿,整个人愣住了。

他的耳朵竖得老高,生怕错过一个字。

广播里的消息像是一道惊雷,劈开了他平静的生活。

他的脑子里嗡嗡作响,心里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激动和兴奋。

“高考恢复了?真的恢复了?”庄先喃喃自语,声音里带着几分不敢相信。

他的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收音机的旋钮,眼神里闪烁着复杂的情感。

他下意识地看向了废品收购站中堆积如山的书本。

那些书本原本是被人弃之敝屣的废品,有的封面已经破损,有的书页泛黄,甚至还有几本被雨水泡得发皱。

可此刻,这些书本在他眼里却不再是废品,而是价值连城的金窝窝。

“这些书……这些书可都是宝贝啊!”

庄先的声音颤抖着,带着几分激动和兴奋。

他的脑子里飞快地计算着,这些书本里有多少能够用得上,能够作为那些即将高考的学子们的复习资料。

他的手指无意识地翻动着书页,眼神里闪烁着兴奋的光芒。

他知道,这些书本很快就会成为无数知识青年争相抢购的宝贝,价值连城。

他的心里已经开始盘算着,怎么把这些书本高价卖出去,赚个盆满钵满。

然而,还没等庄先从发财的喜悦中回过神来,便看到了一道熟悉而又陌生的身影——李大飞!

作为废品收购站的主管单位领导,李大飞穿着一身笔挺的中山装,脚上蹬着一双锃亮的皮鞋,脸上带着几分严肃和急切。

他的身后还跟着几个工作人员,手里拿着笔记本和文件夹,一副公事公办的模样。

李大飞的声音洪亮而有力,带着几分不容置疑的威严:

“这位同志,将这些书都收到仓库里去,没有我的命令,一本都不能卖!”

他的眼神扫过庄先,像是看穿了他的心思。

庄先的脸色顿时变成了苦瓜,心里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失落和懊恼。

他知道,自己的发财梦破灭了。

这些书本,现在已经不再是他的摇钱树,而是成了公家的财产。

损公肥私这个罪名,他可是担待不起。

他低下头,心里暗暗叹了口气,这些堪比黄金的书本终究不是自己的东西时,却猛然想起——之前因为王程鹏的话,他囤积了一些书!

庄先的心里猛地一跳,像是被什么狠狠撞了一下。

他忽然想起之前王程鹏对他说过的话:“我觉得这些书本可能会派上用场。”

当时他还觉得王程鹏是在胡说八道,可现在看来,王程鹏的话竟然应验了!

庄先的心里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震惊和佩服。

他震惊于王程鹏的远见,佩服他竟然能提前预料到高考的恢复。

可震惊之余,他的心里却生出了一个疑问——这到底是巧合,还是王程鹏已经提前知道了点什么?

只是任凭他想破脑袋都想不清楚其中的关键,只能庆幸自己这次听了王程鹏的话,囤积了一些书本,能发一笔横财。

然而,就在庄先琢磨着怎么将这些“奇货”卖个好价钱的时候,他的脑海中却忽然生出了一个念头:

我为什么要卖掉这些书,自己拿去学习参加高考不好吗?

这个念头像是一道闪电,瞬间劈开了他心里的迷雾。他的眼睛猛地一亮,像是发现了什么了不得的宝藏。

他知道,这时候的大学生待遇好,包分配工作,吃的是“皇粮”,住的是单位宿舍,工资高,福利好,简直就是人人羡慕的“金饭碗”。

“对啊!我为什么要卖掉这些书?我自己去参加高考,考上大学,不就能改变命运了吗?”

庄先的声音颤抖着,带着几分激动和兴奋。

他的脑子里飞快地盘算着,心里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期待和希望。

他知道,自己虽然年纪大了点,但也不是没有机会。

高考恢复的消息一出来,无数知青、工人、农民都在摩拳擦掌,准备迎接这场改变命运的考试。

他庄先,为什么就不能成为其中的一员呢?

这样想着,庄先的眼神里带着几分坚定和决心。

他知道,自己不能再像以前那样浑浑噩噩地过日子了。

他要抓住这次机会,改变自己的命运。

产生这种想法的人绝对不止庄先一人。

在那个特殊的年代,无数像庄先一样的人,怀揣着改变命运的梦想,毅然决然地拿起了书本,投身到了这场改变人生的考试中。

他们中有知青,有工人,有农民,有复员军人,甚至还有已经成家立业的“大龄考生”。

他们的年龄相差很大,有的刚刚高中毕业,青春洋溢;有的已经年过三十,甚至四十,脸上写满了岁月的痕迹。

可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通过学习改变命运,为国家建设贡献力量,形成了独特的“77级”“7八级”大学生群体。

4八354八3573八26104194hl

:。:vqiaqia

rad3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