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806章(2 / 2)

加入书签

杨少峰一边在心里吐槽,一边说道:“婿记得,景帝时曾有过一场七国之乱?”

“要不是有个倒霉蛋被国相关在王府,搞不好就得变成八王之乱?”

“起因好像是因为铸币?”

朱皇帝的脸顿时黑了下来。

虽然狗东西又在阴阳怪气,但是景帝时期还真就有一场七国之乱。

表面上的原因当然是因为削藩等原因,实际上呢?

实际上还真就是这个狗东西说的铸币权以及盐铁专营权。

杨少峰继续阴阳怪气:“是,婿承认,文、景之时的大汉确实轻徭薄赋,百姓也相对算是富裕。”

“关键是大汉时期的统计方法能拿到大明来用吗?”

“大汉时期好像没有社学?好像也没有榷场?”

“最关键的是,文、景之时的大汉可没少受匈奴的气。”

“再说了,后来的都推崇文、景之治,问题是文、景之治的时候不也推崇什么上古贤王?”

“哦,不对,现在也推崇上古贤王,尤其是三皇时期。”

朱皇帝的脸色顿时更黑了。

他娘的,咱不过就是反驳他两句,这狗东西就开始疯狂的阴阳怪气!

不行。

咱不能白白的受了他欺负。

今天晚上咱吃两斤枸杞!

正当朱皇帝暗自发狠时,杨少峰又继续说道:“婿之所以搞出来这许多工坊,就是想要试一试,看能不能给百姓们找到除了种地以外的路。”

朱皇帝的脸色又逐渐变缓。

事实证明,工坊这个东西确实能给百姓带来一些好处。

甚至还能让国库收到更多的商税。

更关键的是,因为这些乱七八糟的工坊存在,现在大明对于周边藩属国的控制力度也得以增加。

别的不说,就说这些藩国在登州榷场的使节和商贾,哪个不是伏低作?哪个不是甘当孙子?

他娘的,这狗东西气人是气人,但他做出来的事儿却都是对咱大明有好处的。

要不然,今天就先放过他?

正当朱皇帝胡乱琢磨时,杨少峰又继续说道:“事实证明,这些工坊对于百姓而言,确实有不少好处。”

“最起码宁阳县的老百姓能住得上砖瓦房。”

“登州府的百姓虽然靠种地还是有吃不饱的可能,但是因为有榷场不断输入粮食,登州府的百姓却也不必再担心饿肚子。”

100210029922八7470八八hl

:。:vqiaqia

rad3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