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62章 临别宴请(2 / 2)

加入书签

笑罢,他忽然握住周桥的手,“你放心去读书,远桥集团的事我记下了。等你从京大回来,说不定我还能在市里给你牵线,搞点大项目。”

包间里的煤油灯忽明忽暗,映得两人的影子在墙上摇曳。

周桥想起初见吴永贵时,对方还是个在田埂上帮农民推车的年轻干部,裤腿沾满泥浆。如今虽已身为县长,却依旧保持着那份实干的劲头。

“吴大哥,远桥集团能有今天,离不开您当年批的那五亩建厂用地。”周桥斟满酒,“以后不管我走到哪儿,丰邑都是根。等我在京大站稳脚跟,说不定能给县里拉来些高校合作项目。”

吴永贵仰头干了杯中酒,拍着桌子说:“好!就等你这句话!咱们丰邑县,以后要靠你们这些有知识的年轻人带向全国!”

窗外,暮色渐浓,县城的灯火星星点点亮起。

周桥望着吴永贵微醺的脸庞,忽然想起他办公室墙上挂的“为人民服务”匾额——这个时代从不缺夸夸其谈的人,缺的是像吴永贵这样愿意弯下腰、踏实做事的父母官。

酒宴结束时,吴永贵坚持要送周桥回家。两人沿着护城河慢慢走,远处传来工厂的机器轰鸣——那是远桥食品厂的夜班生产线。吴永贵忽然指着天上的星星,感慨地说:“你看,咱们这代人就像星星,得先把自己照亮了,才能给别人指路。”

周桥望着星空,想起村里那些背着书包的孩子,想起张鹏母亲逐渐红润的脸庞,想起远桥集团车间里飞速运转的生产线。他忽然明白,自己考上京大不是终点,而是另一个起点——一个让知识与理想照进现实的起点。

护城河的水潺潺流过,带走了夏夜的燥热。

周桥知道,不管未来走到哪里,丰邑的土地上,永远会有一盏灯为他亮着,有一群人盼着他归来。

与吴永贵道别后的第三天,周桥在远桥集团总部会议室摆了两桌家宴。

五厂的负责人带着各自的报表赶来,麻成礼的服装设计图卷成筒状别在腰间,陈教授的帆布包里露出半本《新医药学杂志》,就连最不拘节的刘大春,也特意换了件洗得发白的蓝工装。

“今晚不谈数据,只聊心里话。”周桥亲自给每人斟上米酒,火光映得他镜片发亮,“我去京城后,食品厂的冷链扩建、制药厂的提纯技术,都得靠各位老哥老姐盯着。”

他望向安防设备厂的卢博士,“中科院的介绍信我写好了,下个月他们的半导体专家会来厂里考察。”

“周总放心,”

陈教授推了推眼镜,“新改良的柴胡冲剂已经送省药检所,要是能批下来,明年就能出口东南亚。”他忽然从包里掏出个木盒,“这是我徒弟们做的针灸模型,说要送给京城的医学院。”

hag910929109264214141053hl

:。:bqvvg八

rad3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