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72章 小有名气(2 / 2)

加入书签

他从药斗里抓出麦冬、五味子,“这味生脉饮,晚上睡前用温黄酒送服,比西药温和。”

赵婶摸着牛皮纸袋上的字迹,忽然抹了把泪:“我男人走那年,我也是这样睡不着……”

临近中午,医馆来了位特殊的病人——张大叔,推着辆叮叮当当的废品车,咳嗽声震得医馆的玻璃直颤。

他掏出自制的竹筒水烟袋,刚要往桌上放,陆敏舒已递过个青瓷笔洗:“大叔,烟灰弹这儿,省得您回头咳嗽得更厉害。”

周桥翻开他的“病历”——其实是张卷烟纸,上面歪歪扭扭写着“喘得爬不了坡”。

“您这是久咳伤肺,兼着脾虚。”

周桥用压舌板查看他的咽喉,红肿得像熟透的樱桃,“光止咳不行,得培土生金,用补中益气汤打底。”

他特意加大了黄芪的剂量,又配了川贝粉,“药费一共两块三,您要是没带钱,下月卖废品时顺路捎来就行。”张大叔粗糙的手掌在裤兜搓了又搓,忽然掏出把生锈的铁钉:“家里就剩这个,您瞧能抵不?”

陆敏舒转身去厨房热饭时,看见周桥正把自己的午餐——两个鸡蛋卷饼塞进张大叔手里:“吃完有力气推车,下午我让徒弟帮您送货。”

她忽然想起在丰邑县,周桥也是这样,给交不起药费的乡亲们送粮票、送衣物,仿佛医馆的门槛不是木头做的,而是用温热的人心搭的。

午后的阳光斜斜照进药柜,周桥给最后一位病人开完方,发现陆敏舒正趴在柜台打盹,鬓角沾着片黄芪碎屑。

他轻轻抽走她手中的算盘,才看见账本上记着:“李大爷药费五毛,赵婶赊欠一块二,张大叔免单……”

墨迹间还画着的笑脸,那是她偷偷给每个病人做的标记。

第三天清晨,医馆门前的队伍拐了两道弯,连隔壁胡同的王大爷都坐着三轮车来了,怀里抱着个装满蜂蜜的玻璃罐:“我家丫头在海淀教书,说这儿有个会扎针的神医!”

周桥接过蜂蜜时,发现罐底沉着几颗枸杞,显然是老人精心准备的。

晌午时分,卖糖葫芦的大爷在医馆门口停下,非要送陆敏舒一串山楂:“你们治好了我老伴的老胃病,这串算谢礼!”

陆敏舒推辞不过,转头看见周桥正给个孩子贴膏药,袖口沾着朱砂粉,却笑得比糖葫芦还甜。

暮色漫进胡同时,周桥坐在医馆门槛上,看着最后一位病人的背影消失在槐树下。

陆敏舒端来热水泡脚,发现他的白大褂领口已磨得起毛,却还在念叨:“明天得去药材市场补货,黄芪快用完了。”

“桥哥,你说为什么大家突然都信咱们了?”

陆敏舒擦着他沾满药渍的手,忽然想起王秀英大妈说的“周大夫摸脉时,比我闺女还轻”。

周桥望着门楣上的匾额,灯光把“远桥”二字投在青石板上,像两簇跳动的火苗:“因为他们发现,中医不是悬在半空的仙方,而是能握在手里的温暖。”

hag910929109264214141043hl

:。:bqvvg八

rad3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