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四十六章:坑口街往事(2 / 2)

加入书签

坑口街有许多人家在做,但都不如阿家做的好吃。

阿家做得好吃的秘诀就是在酱料配方上。

她是用自家做的豆汁油,在锅里反复熬煮,然后加入盐、味精和其它一些香料。

出锅时,一股浓郁的香甜味迎面而来,香气扑鼻。

有时,我会偷偷地伸出指头,沾点酱汁,送入口中,这时一种难以言喻的愉悦感在心中沸腾,让人久久难以平息。

如此美味的酱汁,拌以鲜嫩的米豆腐,自然深受大家的欢迎。

每到这一天,我家就挤满了人群。

这时,阿家就要我去收碗洗碗,我会很愉快地答应。

因为事后我有一份免费的米豆腐。

往往的结果是,我却吃不到。

因为卖完了。

阿家的米豆腐往往不到二个时就销售一空。

我最多只能喝一点汤汁。

当然,机会还是有。

阿美也会做米豆腐,只是做出来的米豆腐味道不佳,但依然可以全部卖完。

当年,坑口街是禁止做这些买卖的,但逢墟的人总得吃饭呀,所以规定是规定,该卖还得卖。

所以阿美的米豆腐尽管不佳,但还是不愁销路。

最后,我还是能吃上一碗热乎乎的米豆腐,味道说不上,但有吃比没吃强。

那年代,客家人生活异常的艰难。

有的客家人买盐的钱都没有,一年四季吃红薯和野果充饥。

我印象最深的是,街上有一个五保户,有一天生病了,由于家中无人,自己没有办法升火煮饭,活活饿死在家里。

我们见到的场面是,他倒在过道上,手里还紧紧抓住一根柴,应该是强忍着病痛,想煮点吃的,结果死在半路上。

我家还是有吃的,只是没鱼没肉,但米饭管够。

其实,那个时候,我家在坑口街上来说,还算富裕户。

一是阿爸有正式工作,有一份稳定的收入。

二是阿美会酿酒卖。

客家人的酿酒工艺很原始。

就是用高山产生的上等糯米,蒸熟之后,用酒酿发酵,酿制而成。

其中保温最为关键。

夏天天气炎热,客家人一般不酿酒。

冬天是酿酒最好的季节,这时候,阿美就会买来糯米,制作米酒。

蒸熟好的糯米会有一股香甜味,细嚼之后,香甜味弥漫全身,让人十分舒畅。

桃坑冬天属于高寒山区,天寒地冻,蒸熟的糯米容易结冰,因此,阿美会把糯米桶放在我的床上,用厚厚的棉被盖好。

我的床上就一床棉被,没办法,我只好席桶而眠。

无形之中,我的体温在温暖着米酒,几天之后,糯米桶里就会飘出一股浓浓的的酒香味。

现在超市里也有很多糯米酒,但香味不足,甜得有点发腻,让人总怀疑里面掺有甜蜜素之类。

不像客家人的米酒,甜得自然纯正,香味十足,像八月的桂花,沉迷其中,不能自拔。

这样甜酒可以放上几年,时间长了就成了酒味醇厚的冬酒,是客家人上等的饮品。

街上有许多人会到我家买酒喝。

他们是一碗一碗地买,一次喝一碗,有时候,我们正在吃饭,阿美也会拿来一双筷子,叫他吃菜。

其实,我家也没有什么菜,六个人就吃一碗白菜,客人也是象征地点点菜汤,然后一仰而尽,心满意足地走了。

他们在意的是酒,生活再苦,也需要以酒为伴,客家人的米酒可以为他们的生活增添诗意和亮色。

客家人过的是简单的生活,平静简单背后透露出来的却是对生活的热爱。

坑口街上每天都在上演幕幕精彩的人生故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