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53章(2 / 2)

加入书签

“太子,你觉得这个故事的真相是什么。”

“可能是郭巨的家里原本就有这些金子,他不想把金子分给兄弟,所以想出了这么一个办法,实在是粗糙啊。”

明朝

朱由校有些不解了,明朝都是科举多少年了,玩这一套恐怕有些过时了,而且他怎么不记得有过这些事。

不过经后世这么一说,二十四孝的故事确实有待于商榷。

明朝的故事也差不多,也是一个人家里穷困,他也想把自己儿子埋了奉养老母,不过他没有挖出金子,而是把儿子真埋了。

当地的官府上报以后,朱元璋是不吃这套,直接杖八百,流放三千里。

汉朝

刘彻对于这个后世的皇帝有些佩服了,这人绝对抓权利抓的稳啊,自己这时候估计不行啊,要是有人说孝什么的。

自己再怎么着也得捏着鼻子认了。

也许科举制也是人家的一个底牌。

“科举推动的怎么样了,有没有人愿意参加啊,朝堂上面的大臣都是怎么说的。”

主父偃低声说道:“几位大臣都没有说什么,不过也有许多下层的官员提出了很多意见,觉得还是察举制比较好。”

“什么意见啊。”

“比如路途比较遥远,比如无法知道考生的品德怎么样,要是品德不好,当了官是会害民的。”

刘彻哼了一声说道:“这都不是理由,马上安排科举的事情,我已经看够了世家那些拙劣的表演了。”

……

这种养望术之类的,到了宋朝以后就不太流行了,因为那时候的官员大部分都是科举出身,他们鄙视不是科举出身官员。

所以不管是隐居也好,做出各种怪事也好或者直接恩荫出仕,只要没有中科举,人家都鄙视你。

最著名的例子就是左宗棠了,因为他抗击太平天国之前,只是一个恩贡,也就是一个举人。

后来他虽然当了一品大员,还是被鄙视,所以一怒之下他要去参加科举考试。

而且他当时已经六十多了。

慈禧太后怎么可能同意这个要求,所以就赐了左宗棠一个同进士出身。

就是这样他也没少被同僚嘲笑。

天幕外的所有人都震惊了,这个左宗棠之前可介绍过,那可是明清时期有名的大臣啊,就这么厉害还会被瞧不起吗。

不过有些皇帝却反应过来,怪不得天幕老说文官势力强,他们这是有些党同伐异了,不管内部再怎么争斗。

对付外人绝对会合在一起,包括皇权。

所以还得想个办法控制一下这个势力,绝对不能让他们这样。

“世家养望要控制一下,这个科举制出身的文官势力也得控制一下,最好是让双方互相抵消。”李世民摇了摇头,觉得自己想的有点简单。

1136617341459hl

:。:vqiaqia

rad3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