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十九节 图书馆 邸报(2 / 2)

加入书签

还是出宫看看吧。

于是朱厚照同学带着一群人出去了。

到了外面,数不尽的花红柳绿,看不尽的繁荣似锦,就像一幅画儿一样。朱厚照同学用闲适的心情看着这幅大明生活图。

这次出来,朱厚照同学重点看了人们手中拿的笔,以及所看的书。他现现在已经有些人开始用羽毛笔了。

至于书,中华书局印本已经开始流行并占主要地位。但是,由于书局新创,行的书的种类还是很少,所以中华书局的书并没有占据压倒性的优势。

看了两三个时辰,朱厚照同学突奇想,有空要去国子监看看这个大明最高学府预科是什么样子的?

正在想着,突然朱厚照同学看到远处一个门外挤了一群人。

某人骨子里头爱围观的天性被勾引出来了。他对周围人说道:“走,过去看看。”

到了之后,因为很密集,所以朱厚照同学没有向里头挤。

他碰了碰外层的一个老者,然后问道:“请问老丈,这儿是干什么的?”

那位老者回头看了看朱厚照同学,似乎对某人碰他很不满意。但是看在某人十分有礼貌的情况下,他还是说道:“这位后生啊,这儿是通政司,我们是等着拿邸抄稿件的。”

邸报?!!

邸报,有时候也被称为“邸抄”、“朝报”、“杂报”等。

中国古代官府用以传知朝政的文书抄本和政治情报。因为由地方政府派驻都的“邸吏”负责传,故称“邸报”。汉朝已经有邸,但正式行邸报是唐朝以后。唐朝邸事称“邸务留后使”,由各地节度使派驻都长安,负责呈进章奏和通报消息。以后有人抄麦牟利大约始于宋朝,展成一种手抄的类似报纸的出版物。明崇祯年间开始有活字版印本。

其内容除了常见的政治报道如皇帝的诏谕、官员的升迁罢黜、经济报道朝廷各部门的财政收支、教育报道、军事报道、重大突事件报道和时事评论外,更重要的是关于政治问题的讨论、对官场黑暗的揭露,甚至包括对皇帝本人的批评,如马经纶批评万历皇帝有‘五罪’、雒于仁批评万历皇帝纵酒、好色、贪财、尚气,等等,可见当时社会是何等开放和自由!

这一状况在天启年间虽曾中断了两年,但在崇祯皇帝一举粉碎阉党集团以后又重新恢复。崇祯皇帝除了要求军事报道要防止泄密以外,对于言论自由没有加以任何限制。不但如此,他还明确宣布了‘朝廷不以语言文字罪人’的原则。隆庆、万历以来,民间报纸亦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于慎行《谷山笔麈》中提到的‘报房贾儿博锱铢之利’,沈榜《宛署杂记》记载的作为国家征税对象的‘抄报行’,明代说中描写的以“贩卖新闻”为业的民间报人,等等,都证实晚明中国已经出现了具有合法性的、相当达的民问自由媒体。这一奇特的现象很值得深思,是否可以说晚明中国已开始步入初步民主化进程呢

当然这都是后话不提。  filsarilhl22152556八八3hl

:。:3v

rad3

sr="ggdlgdjs"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