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三三节 冲锋 风筝(2 / 2)
几乎就在同时,后面的枪开始响了。
这个弧形的队列中,每人都是在自己的路线和马贼的距离到达最近点的时候开枪,于是枪声连绵不绝。旁边的响马群众,不断的有贼人落马,不断的有马忽然栽倒,将背上的骑手狠狠的甩在地上。同时对面贼群的脚下,不断的冒起被枪弹打在地上溅起的土花。响马们就像沐浴在铅丸组成的雨幕中一般。
整个队伍从马贼们三四十米外轻盈的划过,连绵不绝的枪声带走一条条贼人的生命。骑兵和步兵不同,所以燧骑枪哑火之后,不用像有严格队列要求的步兵们那样开枪之后必须立刻回转,不管是否成功击。骑兵没有严格的队列要求,可以迅的扳开击锤重新击。所以几乎每个人都了一枪。
看着动作很多,其实两方接触的时间很短暂。
因为是规模的骑兵冲突,而且对手目标明确。所以在接战的时候,骑兵们是集合了包括侦察兵在内所有的作战力量,集团进行冲锋的,没有布置略阵的或者骚扰的人员。
三四十米的距离上,火枪的命中率极高,而且威力非常大。
二百多人的射击之后,对面的马贼直接被消掉了近一半。如果不是马匹的颠簸造成的命中率下降,战果会更加的丰富。
两支队伍迅的错身而过,两者易位。马贼们在骑兵营开始冲锋的地方,骑兵营则斜对着马贼们。
马贼们被这一阵疾风骤雨的打击打懵了,没有人再呼喊了,所有人默默的一声不吭,在带领下迅的调转马头接着冲锋。
这一下刚才打击的效果就看出来了,马贼们没有整队就直接调转马头冲锋,队形稀稀拉拉的。
骑兵营同样调转马头,在极短的时间内整好冲锋队形。
看到对面稀稀拉拉的队形,对于射击的效果肯定大有影响,而且似乎对于风筝战法有了准备,于营长迅的做了决断。这样子干脆决定的习惯,是于辰在军校中朱厚照授课的时候学到的,不论任何时候,迅的决断总比犹豫不决要强,即使是错误的决断。
于营长抽出马刀,喊道“日月不落,永耀大明!冲锋!!”说罢拍马迎了上去。
后面的骑兵们同时齐齐的抽出马刀,齐声喝道:“日月不落,永耀大明!!!”整个队伍组成一个锋矢,三角形的队伍迅的向前穿了过去。
请大家参与最新的投票调查,大明海军主力战舰的命名,是用北洋舰队主力舰的名字好,还是地名、人名或者其他命名??谢谢
(图为第一回合的战场态势图)|:45|h:261|a:l]]] filsarilhl2215255699八hl
:。:3v
rad3
sr="ggdlgdjs"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