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一六零节 大称数钱 账目(2 / 2)

加入书签

朱厚照又过完了一大称,在沈皇后将又一个数字记下来的时候,朱厚照则将银子放进旁边的那个空箱子中。称完所有的这些银子,只需要用一只空箱子就够了。

幸亏朱厚照身体极棒,干这些完全不费力。要是之前的宅男身体,干完这些搬运工一样的工作估计直接就趴下了。而现在某人只是稍微出了些汗,身子有些温暖而已。他甚至多次拒绝了要来帮忙的皇后,坚持自己来弄。

手中握着大把大块的钱的感觉真的很好。

唯一可惜的是,这些银子的形状都不太合朱厚照的口味。一边搬运称量,某人一边琢磨着什么时候将其铸造成银币?

其实这种行为,并不是某人家子气,而是明代皇帝的收入太少了。

虽然比起普通人来说,皇帝的收入是一个天文数字。但是比起很多大商家大地主来说,甚至还有不如,而且要花钱的地方更多,唯一的好处就是皇帝这个职业,直到帝国灭亡之前,不用担心家道中落,稳定。

而某人目前这种收入状态,估计明朝后期不论哪个皇帝来见到都会失态滴。

是的,丰厚的让人眼红。

除了各项如研究院、原材料、各种赏赐、结婚、士兵们的支出,以及一些杂七杂八的事情之外,目前朱厚照剩下的都是某人的纯收入。

钟表作坊生产的两种钟表,经过多次紧急提价,元年一型的售价是四十五两,用料一两左右,算上其他杂七杂八的费用,利润在二十两左右;元年二型,用料考究,外表做工更加精细奢华,用料猛增到六十两左右,但是利润也高,定价在四百五十两的二型,净利润有三百六七十两;也就是说卖出一座二型顶的上十几座一型的利润。

当然,这定价只是店里头的零售价,在黑市上或者那些倒卖的人手中,其价格增加的非常迅猛。可以说虽然朱厚照是生产者,但貌似在这条产业链中获取的利润占不到大多数。

钟表一开始的生产能力,满负荷是一个月三百台左右,后来看到卖的非常火,再次扩大规模,这个数字在夏末到了四百多台,之后又变成了五百多台。从五月到现在,生产了大概三千台左右的钟表,其中三分之一左右面向高端的二型反而仍是供不应求,反而是便宜的一型出现了短暂的滞销。

这其中不少二型,就是看到二型供不应求之后紧急用一型改装的。由此可见,民间市场尚未打开,而高端市场由于很多人不差钱,所以反而兴起的比较迅,潜力也仍然很大。

仅仅钟表这一项,就为某人带来了近五十万的利润,这是绝对的暴利啊。

因为这些暴利,所以眼红的人非常非常多,打秋风的亲戚也有点儿。打秋风的还好,这是头,而且还多为有些困难的。虽然上次朱厚照曾经将那些骂自己“与民争利”的家伙们用帽子砸了一通,但是目前仍然有不少上奏的人指出朱厚照此行不妥,应该利益均沾。不,不应该用利益均沾来形容,那些人要他开放技术,卖掉产业,就差直接让朱厚照把工坊什么的送人了,这些人也让朱厚照偶尔有些头疼。

除了钟表之外,马车减震器也给其带来了不的利润。

求新军的正式名字,国防军?皇家6军、海军、空军?帝国6军、海军、空军?  filsarilhl22152557025hl

:。:3v

rad3

sr="ggdlgdjs"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