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二百八十七章 岸边包围大泽(1 / 2)

加入书签

“因为不够!”

“还不够?”

梁渠长叹:“蛙公久居大泽,不知黎民百姓之疾苦,莫见那的池塘不过一亩大,实则价值斐然,您可听闻‘特区’?”

老蛤蟆摇摇头。

“所谓特区,乃朝廷划出地方,重点发展之意,蛙公不知,眼下这的平阳县,过去不过是一平阳镇!”

“哦?”老蛤蟆讶然,“竟有此事?”

它虽不怎么靠岸,可时常搜罗人族典籍,知晓此等情况是相当少见的。

“没错,不止是要成为平阳县,日后的平阳府不过是几年间的事,正是如此,这里的地价每天都在上涨啊!那区区一亩地,日后指不定要数万两白银!”

“上万两白银……是多少?”

蛙族以物换物,未尝知晓金银价值。

“长老带来的宝鱼,玄龟壳,不过千两白银罢。”

物价如此之高?

老蛤蟆大惊失色。

自己百多条宝鱼,只价值十多万两白银?

“长老放心,平阳县尚未变平阳府,地价暂时没那么高,但想要扩张,一条鱼,恐怕不够。”

“那还要多少?”

梁渠伸出两根手指。

老蛤蟆瞪大眼:“还要一条?”

梁渠一愣,低头看向自己手指,还以为他什么时候截了肢呢。

不愧是装糊涂的高手。

梁渠佯装咬牙:“至少再来两条!剩下的,余心向水族,哪怕是去借高利贷,也要再扩出一亩土地!”

老蛤蟆面目纠结,半晌,它好似被抽走了精气神。

……

池塘边,三条宝鱼被河狸一家抱在怀中。

梁渠与老蛤蟆互诉衷肠。

时光推移至傍晚,一人一蛙各自分别。

“呼,要两条宝鱼真不容易。”

梁渠擦擦额头上的细汗,跟老蛤蟆的片刻聊天,搜肠刮肚了都,幸好他每天看书,多多少少记下几句夸人的话。

人不能不读书啊。

好在收获颇丰。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